中国十二时辰:天干物燥、小心火烛。



前段时间,有一部电视剧大火,是由雷佳音主演的《长安十二时辰》。用我一位徒弟(老杨)的话说:这是一部描述“大唐由盛转衰时,那光线亮丽的繁华背后,那‘阴暗的、腐朽的’权贵阶层的一场阴谋”的优秀作品。

而我这里要说的,不是电视剧的故事情节,而是为大家科普一下中国的“十二时辰”制度。

十二时辰,并非只是简单的:子时、丑时、寅时、卯时、辰时、巳时、午时、未时、申时、酉时、戌时、亥时。当然,我们以这个作为开头内容。



中国传统时间,是以晚上23:00为一天的起始点,23点之前是“今天”,23点之后是“明天”。具体时辰如下。

子时:23:00——00:59、丑时:01:00——02:59

寅时:03:00——04:59、卯时:05:00——06:59

辰时:07:00——08:59、巳时:09:00——10:59

午时:11:00——12:59、未时:13:00——14:59

申时:15:00——16:59、酉时:17:00——18:59

戌时:19:00——20:59、亥时:21:00——22:59

这个十二时辰制度,属于“太初历”,考古文献中记载,西周就开始使用,西周就是《封神榜》里“姜子牙”帮助“西伯侯”建立的朝代。



十二时辰沿用到汉朝的时候,最有意思的内容来了,汉朝把十二时辰重新命名。具体称呼如下。

子时:夜半。释义:夜以过半。

丑时:鸡鸣。释义:公鸡打鸣。

寅时:平旦。释义:太阳将在地平线出现。

卯时:日出。释义:太阳出来。

辰时:食时。释义:吃早饭啰。

巳时:隅中。释义:太阳升起还有点偏角。

午时:日中。释义:太阳在天空正中。

未时:日昳。释义:太阳下落开始倾斜了。

申时:晡时。释义:吃晚饭啰。

酉时:日入。释义:太阳下山。

戌时:黄昏。释义:模模糊糊得看不清了。

亥时:人定。释义:全部睡觉。

题外话:古代生产资料匮乏,粮食稀缺,所以老百姓一天只吃两顿。一日三餐的普及,基本都到了晚清时期。所以,章易真觉得,现在的人真的比古代幸福。三国末年,易子而食,知道什么意思吗?没吃的,太饿了,吃自己孩子不忍心,两家交换下,你吃我孩子,我吃你孩子。



重新命名了十二时辰之后,汉朝又把5个时辰单独拿出来,作为夜间时间段,5个时辰也叫“五更”,夜间会有巡夜的更夫“打更”报时。更夫类似于现代联防队员,除了报时,还有监督“火灾、偷盗、地震”等等意外的责任。后来,钟表出现,更夫失业了。

明白五更,看古装剧就不会懵逼了,五更具体如下。

戌时:黄昏。戌时一刻(19:15),打铜锣一下,一更,口喊:天干物燥,小心火烛。

亥时:人定。亥时三刻(21:45),打铜锣二下,二更,口喊:关门关窗,防偷防盗。

子时:夜半。子时四刻(12:00),打铜锣三下,三更,口喊:平安无事。

丑时:鸡鸣。丑时二刻(01:30),打铜锣四下,四更,口喊:天寒地冻。

寅时:平旦。寅时四刻(04:00),打铜锣五下,五更,口喊:早睡早起,保重身体。

汉代太初元年,汉武帝继位,十二时辰的名字,又改回了“子时、丑时”的叫法,但是“打更”文化,就这么一直保存了下来。只是,都在古装剧里吆喝了。



传统文化需要普及,章易真觉得这些东西都该写进小学课本,这些东西不传承下去,日本人会来打脸的。

我对日本没有恶意,日本人素质很好。只是不希望让子孙后代,去日本找中国的历史。

山川异域,风月同天。以吾之矛,攻伐吾身。

« 上一篇下一篇 »

发表评论:

(输入Email可以获得评论回复通知)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