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普:祖坟风水影响后人的原因



今天在这里,咱们“从历史的角度、用科学的思维”来讲一讲,“祖坟,为什么会影响‘后人’的运势”。



大家都知道,中国民间有一句俗语“祖坟冒青烟”,意在说明:某个人的运势兴旺,是因为得到了“祖宗的保佑”,以及“祖坟的福荫”。

祖坟冒青烟,虽然仅有短短的五个字,却折射出了咱们国人的两个传统观念。

祖宗的保佑,对应第一个观念:对祖先的崇敬。

祖坟的福荫,对应第二个观念:对祖坟的重视。



咱们先来说国人的第一个观念:对祖先的崇敬。

为什么相对于外国人,咱们中国人对祖先更加崇敬?是因为咱们品德更高尚吗?当然不是!这种观念的形成,是有历史原因的。

西汉时期,推行孝道。孝,不但关乎个人品德,还影响个人前程。

汉武帝时,推行“举孝廉”,这是一种由下向上,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。举是推荐、孝是孝顺、廉是廉洁。汉武帝认为,一个读书人必须具备“孝顺”和“廉洁”两种美德,才能被推荐为官。

因此,民间的读书人,把“孝”在众多品德中的地位,进行提升,最后定格为“百善孝为先”。

读书人的家中,都会悬挂“廿四孝图”;并且,他们还会专门去研读“孝经”。到了“明朝、清朝”,“孝廉”甚至演变成了对“举人”的雅称。

当“孝”影响到了前程,读书人的思维,自然会对“孝”进行迎合;具体表现在“民俗习惯”上对“孝”的重视对待;诸如“清明祭祖、修订家谱、立祖宗牌位、建家族宗祠”等等。

这就是咱们国人“对祖先崇敬”的历史成因。



题话外:历史上,对别人最大的恶意,就是挖他家祖坟。在古代,挖人祖坟,是“诛九族”的大罪。

史料记载,“武则天”就是用“挖祖坟”的方式,来惩罚反臣“徐敬业”。书圣“王羲之”,有一副著名的行草作品《丧乱帖》,就是因为祖坟被毁,为了表达自己的无奈和悲愤,笔意宣泄而作。



咱们再来说一说,国人的第二个观念:对祖坟的重视。

在这里,章易真先讲一个记载于《东方朔传》的历史故事,《铜山西崩,洛钟东应》。

汉武帝时,在未央宫的前殿,悬挂的铜钟,无故自鸣,三天三夜不止。汉武帝询问“太史待诏”王朔,王朔说:恐有兵气(打仗)。汉武帝又询问东方朔,东方朔说:“臣听说,铜者,山之子;山者,铜之母。从阴阳五行的角度来说,子母相感(儿子和母亲会有感应),恐怕有大山要崩塌,所以铜钟会先鸣。《易》说‘鸣鹤在阴,其子和之’(隐蔽处传出仙鹤的叫声,雏鹤也会叫着和它相应),这是非常准确的。这件事,应该在五日内发生。”三天后,南郡太守上书,说有山崩发生,波及二十余里。

这个故事的核心,说是的“子母感应”的道理,对应的是“直系血亲之间的联系”。

因此,所以古人认为:祖宗葬的地方好,自然也会给后代,带来好的感应。也就是,对祖坟重视,等于对自己负责。



用易学的理论来解释:

从易理而言,万事万物都是由“五行之气”构成,人也是一样。“构成父亲的五行之气”与“构成母亲的五行之气”相交,才诞生了“构成子女的五行之气”。章易真认为,直系血亲的“气”是同源、同质的,所以才可以互相感应。

晋代的风水大师郭璞,在他的《葬书》中说道:“人受体于父母,本骸得气,遗体受荫。”意思是说:人的形体,来自于父母的恩泽;父母的骨骸,得到了葬地的生气,子孙后代也会因此得到葬地的荫庇。也正契合《铜山西崩,洛钟东应》。

宋朝的哲学家‘程颐’说:“在对一个葬地的风水进行勘察的时候,一定要注意它其中细微的迹象,也就是对葬地的好坏进行分别;选择一个好的葬地,会使得先人有一个安居之所,有利于子孙的兴旺;如果再对葬地进行相应的培植,则可以使得后世的繁衍更加昌盛,这种道理也是显而易见的;如果选择一个不好的宅地,那么它所起的作用便会相反。”

所以,祖坟影响后人吉凶(祖坟风水),在易学理论上是成立的。



用科学的观点来解释:

父母和子女的关系,从生物学来讲,是DNA的关系。DNA是遗传密码,具有唯一性,根植于人的每一个细胞。直系血亲之间的DNA,相似性接近99.9999%。

从物理学的角度而言,每一个物体都有一个“固有频率”;当两个物体的频率接近时,就会发生共振,共振就会传递能量。

DNA,是每一个生物的“固有频率”,直系血亲的“固有频率”无限接近,无疑也会发生共振,进而传递能量。章易真觉得,这个逻辑是没有问题的。

地球是个大型的磁场,地球上的角角落落,都遍布着磁场的能量——场能,场能可以影响到地球上的每一个人,这也是毋庸置疑的客观事实。

那么,父母去世后,葬在一个地方。这个地方的场能,会作用到父母的遗骨上;父母遗骨的“固有频率”又跟子女的“固有频率”无限接近,所以会发生共振;共振必定伴随着能量的传递。

所以,祖坟影响后人吉凶(科学风水),在科学理论上是成立的。



古人的智慧,跟现代人相比,有过之而无不及;他们看重“祖坟”肯定是有原因的,你不能在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,就认为是迷信。

之前,有很多人问过我,“阴宅风水”影响后人吉凶,有什么根据?我基本三两句概括下,这次细细道来,也当补上之前的懈怠了。

« 上一篇下一篇 »

发表评论:

(输入Email可以获得评论回复通知)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